本報記者 莫海暉
“珠海的疫情應對措施強而有力,效果顯著。隔離措施和健康管理這樣的防疫措施非常必要,我理解和支持這項措施。”邁克爾說,他是南非人,目前在珠海的一家英語培訓學校任教,自4月10日起在金灣參與健康管理,在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后于4月17日離開酒店返家。
南非籍人士邁克爾結束健康管理后與工作人員合影。 市委外辦供圖
據市委外辦統計,截至4月18日,我市累計安置外籍人士236人,在隔離的外籍人士數已清零。
疫情雖然拉開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但卻阻隔不了心靈的溝通。參與隔離觀察或健康管理的外籍人士紛紛表示,隔離觀察是一項必要的防疫措施,愿意支持和配合。他們對集中醫學觀察點的軟硬件設施、相關工作人員及醫護人員的工作給予肯定,并感謝他們給予的友好和專業服務。
“組織井井有條,服務很人性化”
英籍華人劉文斌是北師大和北師大-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雙聘的專家和高層次人才。他于3月中旬從英國返珠,接洽與兩校合作一事,并于3月18日起在集中隔離觀察酒店接受醫學觀察,在核酸檢測陰性后于4月2日離開酒店。
“我從香港機場坐大巴到拱北,進入珠海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井井有條,口岸工作人員會提供清晰指引,告訴我接下來要做什么。”劉文斌說,工作人員告訴他可選擇集中觀察和居家觀察,“當時我想了一下,還是決定參與集中觀察,畢竟住在酒店里隔離會更好。”
劉文斌對此次隔離觀察總體感覺良好,對隔離酒店的硬件設施和服務都很滿意。他表示,隔離措施的組織工作非常有條理、非常人性化,除了按時量體溫、測核酸外,工作人員還會提供詳細的指引,對一些政策措施進行詳細解釋。
在這段隔離觀察的日子里,有一個細節讓劉文斌特別感動。當時,隔離觀察人士所點的外賣餐品都會擺放在一張桌子上,大家在取餐時會翻看配送單或包裝袋,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風險,于是,劉文斌便把這個情況向市委外辦的工作人員反映。約兩小時后,劉文斌看到工作人員在每個客房門口都擺放了一把凳子,各人所點的外賣由工作人員送到房間門口。“這是很小的事,但工作人員的專業細致真的感動了我,讓我感到親切。”
“我完全贊同中國采取的措施,雖然隔離期比較長,但完全有必要,我對此充分理解。”南非籍的巴倫德是北師大-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一名教職人員。自3月28日從廣州白云機場入境返珠后,在集中隔離觀察酒店參與集中醫學觀察,4月10日核酸檢測陰性后,4月11日解除隔離。“珠海防疫工作做得很好,集中醫學觀察酒店及醫護人員工作十分認真,感謝珠海工作人員的友好和專業服務。”巴倫德建議,如果集中隔離觀察點的餐飲品質和WiFi速度能有所改善和提升,感覺會更好。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3月20日深夜,高欄港一家化工企業高管、英國籍人士戴維,從澳大利亞乘航班入境廣州返回珠海金灣。在返珠途中,市委外辦工作人員向其耐心解釋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及返珠后的流程和相關事項,戴維當場表示理解并支持珠海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在抵達珠海后主動接受核酸檢測及居家隔離。
戴維在中國生活工作了15年,在珠海也有很多朋友。“1983年,我第一次來珠海,當時這里是一座小城,現在珠海發展變化很大。”他說,在居家隔離的兩周里,他的食物、生活用品都是由他的中國朋友每天提供和運送,醫護人員每周上門兩次為他測量體溫和核酸檢測。“所有的工作人員、醫護人員都為我提供了非常友好的、專業的幫助,我能在陽臺上活動、品嘗最愛的川菜,總的來說,我的體驗是非常好的。”
在返珠后,戴維最為關心的是身在澳大利亞的家人的安全。“珠海的疫情應對措施到位,成效顯著,保護了這座城市里的所有人。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我認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會向朋友分享中國所做的努力和奉獻”
摩洛哥籍商人納什來中國十多年了,三年前來到珠海,被這里美麗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所吸引,決定在這里定居。
納什春節前去了廣州一趟,1月23日返回珠海后便沒有外出。他認為,居家隔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舉措,中國做得很好。
4月10日,納什被要求參與健康管理,經過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后,便解除了健康管理,納入后續健康監測。他表示,這是一項必要的防疫措施,觀察點的服務也很貼心,他非常愿意支持和配合,希望疫情盡快結束。
“我先生是個比較開朗的人,也很喜歡中國的生活環境,喜歡中國人,我們周圍的鄰居、朋友對我們很好,沒有因為現在的疫情就歧視外國人和不敢靠近。所以他的心態一直都不錯。”納什的太太告訴記者,其實,對于她的丈夫來說,中國已經是他的家鄉,他會向所有朋友分享中國政府在此次疫情中所做的努力和奉獻。